行业动态

银行不良规模持续上升 地方资管拼资源更拼不良处置能力
(2017/8/17)

 

  华南新闻中心 张冰发自深圳

  和讯网消息 近年来,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存在的“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在一定程度上令银行不良贷款规模上升。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58万亿元,较2016年保持增长。面对巨大的市场,随着政策的放开,除了四大资管公司,地方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不断设立。不过看似潜力巨大的市场,实际交易并没有想象的活跃。而对于资管公司来说,资源获取能力固然重要,但风险与收益的控制能力才是资管公司核心。

  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看似很大 交易不如预期

  根据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发布的《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预期今年我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规模将小幅增加,不良资产二级市场的预期收益率超过15%,明显高于其他资产类型而受到关注,不良资产二级市场的投资机会将小幅增加。东方资产统计,2016年全国商业银行推包债权本金金额约为3000多亿,预期2017年金融机构推出不良资产规模与2016年基本持平。

  实际上,我国不良资产市场潜在空间很大,而实际市场交易并没有想象的活跃。其主要原因,一是我国资产价格并非处于上升通道,资产价格下行压力大、不确定性增大,不良资产交易风险增大,市场避险情绪趋浓;二是银行近些年盈利压力增大,不良资产规模增加,对不良资产回收率预期提高,自行清收的意愿更强;三是市场复杂性不确定性增大,不良资产买卖双方价格分歧增大,达成合意价格的概率下降。

  尽管不良资产市场交易暂时缺乏活力,但是市场的诱惑吸引了不少机构参与,而政策的松绑,更是重要推手。自2012年开始,监管层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将曾经近乎垄断的不良资产处置放开,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其中。2013年2月,财政部、银监会联合下发通知,明确各省可成立地区性的资产管理公司,负责收购处置当地金融机构产生的不良贷款。2016年10月21日,银监会向各地省政府下发《关于适当调整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有关政策的函》,放宽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相关政策。同月27日,财政部、银监会下发新的《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将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组包门槛由之前的10户可批量转让降低至3户。

  据了解,中国信达、中国华融、中国东方和中国长城四大资产管理是目前中国不良资产一级市场的主要接收方,也是中国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主要处置方。从1999年成立以来一直是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主导者。

  资管公司资源优势都不弱 收益与风控才是核心

  地方资管公司的加入令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而AMC最大的特色莫过于,地方政府参与其中,具有较强的资源获取能力。自2012年以来,银监会批准了多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当地的不良资产的经营管理,截止到2015年上半年主要涉及到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北京、重庆等11个省市的资产管理公司, 除此外,也有一些其它参与者。招商平安资管已杀入战局,不过和其他地方资管公司相比,招商平安资管作为深圳市发起的AMC,似乎比不上其他以省为级别发起的AMC,但是招商平安资管的股东背景却极为深厚。从股权结构来看,深圳市招融投资控股(招商局全资控股子公司)出资15.3亿元,占股51%;平安人寿保险出资11.7亿元,占股39%;深圳市投资控股出资2.4亿元,占股8%;中证信用增进出资6000万元,占股2%。招商平安资产已分别与十多家合作银行、有关业务合作方面签署了业务合作协议,并与有关合作方签署了百亿不良资产基金合作。

  不过对于资管公司,在长期从事不良资产处置的业内人士看来,地方版、银行系AMC的优势大多来源于在当地或行业内的资源优势,即比较容易拿到“货源”。但是,从长远发展和成熟市场经验的角度分析,不良资产处置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并非在于“牌照”或是“货源”,而是真正能够将不良资产以合理价格处置掉的能力,更确切地说是负责业务的人的能力。

  交银国际证券研报指出,市场集中度和四大资管公司议价能力将逐步下降,随着未来资管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四大资管公司的优势还将进一步受到削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指出,金融业务和经济活动换的就是风险,从风险承担来讲,谁发生金融活动,谁就是风险责任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作为金融机构,要把风险控制在能承担的范围内,同时建立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的机制。